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头条热点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“14年”:中国修改教科书界定抗战起点与跨度

    信息发布者:尔康大少爷
    2017-01-12 10:23:28    来源:东方头条   转载

    原标题:“14年”:中国修改历史教科书清晰界定抗战起点与跨度

    从今年春季开始,中国历史教材将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,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。

    中国教育部10日表示,教材修改要求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,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,强调“九一八”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,应在课程教材中予以系统、准确体现。

    据悉,这一修改要求覆盖大中小所有学段、所有相关学科、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。

    在中国抗战历史中,8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“七七”事变爆发后的全面抗战;14年抗战,则是指从1931年“九一八”事变爆发后开始的抗战,包含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阶段。

    “用14年抗战取代8年抗战的观点不仅是史学界的共识,也符合历史的真实。”中国近现代史料学会副会长王建学教授说,“九一八”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战的起点,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,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。

    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印制的“九一八”事变图册中的一页照片,显示事变前夕日军航拍的北大营鸟瞰全景。姚剑锋摄

    事实上,此前辽宁等地已经结合地方实际,以增设乡土教材的方式对必修教材形成补充。如辽宁学者2015年编写了《九一八事变读本》,运用了新史料、新观点,对抗战起点等进行了系统介绍,明确提出了14年抗战的概念。

    “九一八”事变爆发在辽宁沈阳,这在当地是人尽皆知的历史。从事20余年历史教学的沈阳市回民中学高级教师肖玲说,之前的教科书多年没有修订,就在这些年,中国抗战史研究有许多重要突破,14年抗战的观点已经成为普遍认可的科学结论。

    专家认为,历史教材是传授历史知识的必备工具书,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。准确掌握中国抗日战争史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使命意识、危机意识,也有利于正确审视当前的中日关系。

    关于抗战起点和跨度的史学研究已经持续多年。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历史学者倾向于将“九一八”事变定为中国抗战的起点。

   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表明,从“九一八”事变至1933年,总数超过30万的东北义勇军在日本关东军的征剿下顽强战斗,“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”。

    “九一八”事变第二天,中共满洲省委发表《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》,后又发出告群众书、决议,呼吁社会各界民众以武装手段驱逐日本强盗,并相继派出杨靖宇、赵尚志等中共党员深入到义勇军队伍中,领导武装抗日。

    杨靖宇,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。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“讨伐”作战中,他率部队转战于濛江一带,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。他以难以想象的毅力,坚持和敌人进行顽强斗争,直至弹尽,于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。当残忍的日军将其割头剖腹,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、树皮和棉絮,竟无一粒粮食。新华社发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